張家界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6-2030)

項目地點 /Location: 湖南省張家界市
完成時間 /Completion: 2017.03
委托編制單位 /Client: 張家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一、規劃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實現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以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張家界為中心;統
一規劃,因地制宜,努力建成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
二、規劃目標
構筑“珠簾翠幕護山城,花香樹綠育庸城”的城市綠色環境,提高張家界市的綠地指標 , 市域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市區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最終創建觀念先進、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濱水
景觀特色明顯的、宜居的生態園林城市。
三、規劃原則
1. 生態優先原則
2. 統籌規劃原則
3. 地域特色原則
4. 依法治綠原則
5. 因地制宜原則
6. 可操作行原則
四、規劃范圍
依據《張家界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30)2014 修訂版中制定的規劃期限,本綠地規劃期限為:
近期:2016—2020 年;
遠期:2021—2030 年。
五、規劃結構
根據張家界市綠地系統布局原則,城市規劃區形成“兩心兩帶多片區”的規劃結構。
兩心:以張家界地貌景觀為核心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和以張家界中心城區人文景觀為核心的保護區。
兩帶:以澧水濱河風光帶和太極溪風光帶組成的兩條生態景觀帶。
多片區:包括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水源涵養生態保護區、茅巖河風景名勝區、天泉山森林生態保護區、低崗林地景觀保育區、天門山風景名勝區、七星山森林生態保護區等多個自然生態保育區。
六、規劃分區
1. 規劃分區
中心城市規劃區分為中心城區和武陵源區兩個分區。
2. 各區域綠地結構
(1)中心城區綠地結構:規劃構成“一環、兩帶、七心、七廊、多點”的規劃結構,打造“天門入城來,兩帶連七珠,七溪匯澧水,多點鑲庸城” 的生態景觀。
一環:包括天門山在內的中心城區外圍第一層山脊山體組成的環城綠環,包括 9 處郊野公園。
兩帶:包括澧水風光帶和太極溪休閑旅游風光帶。
七心:由觀音坎公園、大庸橋公園、東山生態公園、回龍觀公園、黃金塔公園、陳家溪公園、屈家坊公園組成的七心。
七廊:結合匯入澧水的七條水系建設綠楔,包括茅巖河、仙人溪、西門溪、東門溪、陳家溪、社溪及楊家溪七條溪流,形成良好的生態廊道。
多點:包括體育公園、楓香崗公園、荷花中心公園、黃家閣公園、沙堤公園、臥虎山植物園、五一水庫公園、紫舞公園、仙人溪市民文化廣場、經開區公園等多點形成的公園節點,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
(2)武陵源區綠地結構:規劃構成“一軸、兩帶、三心、多點”的規劃結構。
一軸:索溪河生態景觀軸。
兩帶:以高云河和文豐河為主體的濱水風光帶。
三心:由高云路社區公園、巖門社區公園、武陵源風景區入口廣場形成的三個主要綠化景觀中心。
多點:由街旁綠地、專類公園、居住區游園等綠地組成的景觀節點。
3. 各區域綠地特色
中心城區:強調“規劃建綠”與“見縫插綠”并重,完善城區綠地“一環、兩帶、七心、七廊、多點”的結構,形成“環、帶、心、廊、點”相結合的布局體系,以居住、商貿金融、行政辦公、文化教育、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服務、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綜合化中心城區。
武陵源區:構筑“一軸、兩帶、三心、多節點”的綠地結構模式,以“帶、軸、點”相結合的布局體系,形成以峰林與自然山體為背景,索溪河景觀主軸貫穿,城市組團有機鑲嵌,景觀風貌自然古樸的總體構架,體現武陵源區的旅游服務職能。
七、綠地系統組成
張家界市園林綠地系統分為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其他綠地五大綠地類型。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