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石門縣壺瓶山鎮總體規劃(2002-2020)

項目地點 /Location: 石門縣壺瓶山鎮
人口 /Population: 5094 人
面積 /Area: 0.43 平方千米
完成時間 /Completion: 2001 年
委托編制單位 /Client: 石門縣人民政府
獲獎情況 /Awards: 2005 年湖南省建設廳二等獎,2008 年湖南省工程咨詢協會二等獎
一、地理位置
壺瓶山位于湖南省石門縣西北邊陲,省道 S303 貫穿全境,距石門縣城110km,。東西長 47.6km,南北寬 32.5km,土地總面積 785.8km2。壺瓶山轄泥沙、江坪、南坪、中嶺四個集鎮,一個林場--東山峰林場。東南西三面分別與石門縣的太平鎮、所街鄉、羅坪鄉及南北鎮接壤,西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走馬鎮相鄰,北與湖北五峰縣長樂坪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
二、自然條件
1.地質
壺瓶山自然保護區所在區域地質構造帶的位置為,揚子準地臺湘鄂黔臺褶地帶長陽——鶴峰箱狀褶皺東的東北段,即“八面山弧”的東段。
2.動植物資源
壺瓶山植物種類豐富,區系成分復雜,擁有高等植物 2200 多種,具有中國種子植物屬 15 個地理分布類型的 14 個,是華中地區珍貴生物種“基因庫”。
三、城鎮發展條件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區位及交通優勢
壺瓶山鎮是石門縣北部門戶,距縣城 110km,處于西部經濟發展圈與洞庭湖經濟發展圈的輻射區。
2.資源優勢
豐富的農業資源及處于中心大本營位置的旅游資源。
3.政策優勢
城鎮規劃建設全新啟動及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設立。
4.傳統及精神文明優勢
壺瓶山鎮是土家族聚居地,約占全區總人口的 90%,有豐富的民族文化。
(二)發展制約因素
1.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缺乏與毗鄰景區的聯系。
2.縣域內及鎮域內交通 配套設施滯后,缺少公共停車場等交通配套設施。鎮域缺乏與 張家界、三峽等毗鄰景區的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方面的通常聯系。
3.經濟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對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具有一定的制約性。
4.服務業總體水平較低,且配套服務設施滯后。
5.人才及科技力量不足,在信息時代,如何創新及發展是壺瓶山鎮面臨的一大課題。
6.城鎮化水平較低,現狀城鎮化水平為 24.5%。
四、用地布局規劃
1.本次規劃確定規劃控制區范圍為:
東至打鼓臺,南至花果山,西至獅毛嶺,北至白馬嶺,包括泥沙居委會、文峰村、大勝村部分用地范圍,總控制用地范圍約 8 平方公里。
2.城鎮建設用地發展方向確定為:近期適當向南發展,逐步改造和完善舊城區,同時發展楠樹坡和望月湖組團,中期向屋坪方向發展,遠期向平洞方向發展,遠景向姚家坪方向發展。
3.城鎮結構發展模式
“山、水、城相間,有機生長,組團式的城鎮結構發展模式”。
4.城鎮空間結構布局
本次規劃將壺瓶山鎮區建設用地空間布局劃分為“一心兩帶四片”使城鎮空間呈現眾星拱月之狀。
一心:指鎮政府所在區的中心組團。規劃將中心組團建成以行政、金融、信息、商業、居住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區。
兩帶:指渫水風光帶和車溪風光帶。規劃將其建成集游覽、觀光、休閑、娛樂等于一體的土家風景藝術長廊。
四片:東漢大酒店片(規劃以旅游接待為主的服務區)、望月湖片(規劃以娛樂和度假休閑為主的服務區)、楠樹坡片(規劃以科技文化為主的科技園區)、大勝片(規劃以旅游產品開發、居住為主的片區)。
五、鎮域景觀資源保護規劃
1.景點建設嚴格按總體規劃設施施工,禁止在景點周圍建造妨礙景觀及對景觀景點有損害的工程建設項目。
2.嚴格按環境容量控制旅游人次,避免贊成容量超載。
3.對景區內的古樹名木造冊登記并掛牌、編號,制定保護規定,嚴禁游人攀援、刻劃等。
4.對年久失修的名勝古跡在原貌基礎上給予整舊如舊,嚴禁刻劃、破壞,并設立宣傳保護碑,對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也要加以保護,配備防蟲蛀藥品和消防設施。
5.加強宣傳教育,增強游客保護意識,防止游客破壞景觀資源。
六、鎮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1.風景區內的一切建設須按規劃進行,不得破壞保護對象的生態環境;嚴禁游客在風景區自采、自制標本等。
2.隨著游客的增多,大氣環境的保護日益重要。在風景區禁止開辦產生廢氣的工礦企業。
3.保護水源,嚴禁破伐、燒山、開荒等破壞水源活動;節約用水,嚴防排污,生活污水要經過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方可排放。
4.加強環境衛生工作,在景點停駐點設立垃圾收集點及垃圾外運中轉站。
5.整個景區嚴禁銷售產生白色污染的飲料、食品等商品,游客進入景區禁止攜帶此類商品。
6.防止噪音污染,各類旅游服務設施盡量采用靜音設備,噪音不得超過國家標準。
7.綠化環境,在風景區的疏林地、未成林地全面植樹造林,在景區公路、步行道兩側栽種風景林木,并在一些旅游服務設施周圍選擇性地種植花卉、草皮及風景樹種。
返回列表 》